农技知识
稻瘟病防治技术
发布日期:2012-07-12 浏览次数:1736
稻瘟病是我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,可引起大幅度减产,严重时减产40\%~50\%,甚至颗粒无收。稻瘟病属真菌性病害。稻瘟病又称稻热病、火烧瘟、叩头瘟;因为害时期、部位不同分为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。
苗瘟发生于水稻三叶期以前,由种子带菌引起;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,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。叶瘟病斑分为四种类型,即:慢性型病斑、急性型病斑、白点型病斑、褐点型病斑;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,主要为害稻节部位,绕节扩展,易折断;穗颈瘟初在穗颈部形成褐色小点,后扩展使穗颈部变褐,造成枯白穗;谷粒瘟主要为害谷粒,可使稻谷变黑,使种子带菌。
稻瘟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。稻瘟病的传播主要是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浸染发病,形成中心病株后,稻株病部的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。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,有雨、雾或露水存在的条件下,有利于发病。菌丝生长温度8-37℃,最适温度26-28℃。孢子形成温度10-35℃,以25-28℃最适,相对湿度90\%以上。
品种抗性因地区、季节、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,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,秧苗4叶期、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,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,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,长期灌深水发病重,圆秆期发病较轻。
稻瘟病防治方法
一、防治指标:叶瘟病叶率3-5\%。
二、分级标准
叶瘟:1级,零星发生,仔细调查方可见病斑;2级,发病稍多,病叶集中在稻株下部;3级,发病普遍,病叶集中在稻株中、下部;4级,发病较重,病叶集中在稻株中、上部,出现少量落塘;5级,发病严重,有明显落塘。
穗稻瘟:1级,零星发生白穗,全田损失率在5\%以下(不含5\%);2级,全田损失率在5―10\%(不含10\%);3级,全田损失率在10―25\%(不含25\%),4级,全田损失率在25―50\%(不含50\%);5级,全田损失率在50\%以上。
三、防治措施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中稻有皖稻28、32、34、36号、59号,汕优89号,特优689,汕优397,汕优多系1号等品种。
2、防治药剂:75\%稻艳、庄艳(三环唑),75\%拿敌稳(肟菌·戊唑醇),25\%凯润(吡唑嘧菌酯),40\%韩稻爱(稻瘟灵)。
3、防治方法:①苗瘟、叶瘟、节瘟,每亩用75\%稻艳或庄艳50
四、稻瘟病防治注意事项
1、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。叶瘟要早治,穗瘟要适时用药,防治策略是防重于治,叶瘟防治一般不少于2次,严重流行最好防治2-3次;穗瘟要抓住在抽穗前(破肚期)进行防治,齐穗期也是防治关键时期。具体防治时期一般在水稻破口前3-5天用药,7天后再防治一次。
2、药剂要轮换使用,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早晚进行。早晨露水干后用药,下午4点之后用药。
附:农药使用安全常识
(1)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体弱有病者不宜施药;
(2)施药者应穿长衣裤,戴好口罩及手套,尽量避免农药与皮肤及口鼻接触;
(3)施药时不能吸烟,喝水和吃食物;
(4)一次施药时间不宜过长,最好在4小时内;
(5)接触农药后要用肥皂清洗,包括衣物;
(6)药具用后清洗要避开人畜饮用水源;
(7)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妥善收集处理,不能随便乱扔;
(8)农药应封闭贮藏于背光、阴凉、干燥处;
(9)农药存放应远离食品、饮料、饲料及日用品;
(10)农药应存放在儿童和牲畜触不到的地方;
(11)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;
(12)一旦发生农药中毒,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。
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
2012年7月12日
稻瘟病是我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,可引起大幅度减产,严重时减产40\%~50\%,甚至颗粒无收。稻瘟病属真菌性病害。稻瘟病又称稻热病、火烧瘟、叩头瘟;因为害时期、部位不同分为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。
苗瘟发生于水稻三叶期以前,由种子带菌引起;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,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。叶瘟病斑分为四种类型,即:慢性型病斑、急性型病斑、白点型病斑、褐点型病斑;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,主要为害稻节部位,绕节扩展,易折断;穗颈瘟初在穗颈部形成褐色小点,后扩展使穗颈部变褐,造成枯白穗;谷粒瘟主要为害谷粒,可使稻谷变黑,使种子带菌。
稻瘟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。稻瘟病的传播主要是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浸染发病,形成中心病株后,稻株病部的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。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,有雨、雾或露水存在的条件下,有利于发病。菌丝生长温度8-37℃,最适温度26-28℃。孢子形成温度10-35℃,以25-28℃最适,相对湿度90\%以上。
品种抗性因地区、季节、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,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,秧苗4叶期、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,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,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,长期灌深水发病重,圆秆期发病较轻。
稻瘟病防治方法
一、防治指标:叶瘟病叶率3-5\%。
二、分级标准
叶瘟:1级,零星发生,仔细调查方可见病斑;2级,发病稍多,病叶集中在稻株下部;3级,发病普遍,病叶集中在稻株中、下部;4级,发病较重,病叶集中在稻株中、上部,出现少量落塘;5级,发病严重,有明显落塘。
穗稻瘟:1级,零星发生白穗,全田损失率在5\%以下(不含5\%);2级,全田损失率在5―10\%(不含10\%);3级,全田损失率在10―25\%(不含25\%),4级,全田损失率在25―50\%(不含50\%);5级,全田损失率在50\%以上。
三、防治措施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中稻有皖稻28、32、34、36号、59号,汕优89号,特优689,汕优397,汕优多系1号等品种。
2、防治药剂:75\%稻艳、庄艳(三环唑),75\%拿敌稳(肟菌·戊唑醇),25\%凯润(吡唑嘧菌酯),40\%韩稻爱(稻瘟灵)。
3、防治方法:①苗瘟、叶瘟、节瘟,每亩用75\%稻艳或庄艳50
四、稻瘟病防治注意事项
1、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。叶瘟要早治,穗瘟要适时用药,防治策略是防重于治,叶瘟防治一般不少于2次,严重流行最好防治2-3次;穗瘟要抓住在抽穗前(破肚期)进行防治,齐穗期也是防治关键时期。具体防治时期一般在水稻破口前3-5天用药,7天后再防治一次。
2、药剂要轮换使用,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早晚进行。早晨露水干后用药,下午4点之后用药。
附:农药使用安全常识
(1)孕妇、哺乳期妇女及体弱有病者不宜施药;
(2)施药者应穿长衣裤,戴好口罩及手套,尽量避免农药与皮肤及口鼻接触;
(3)施药时不能吸烟,喝水和吃食物;
(4)一次施药时间不宜过长,最好在4小时内;
(5)接触农药后要用肥皂清洗,包括衣物;
(6)药具用后清洗要避开人畜饮用水源;
(7)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妥善收集处理,不能随便乱扔;
(8)农药应封闭贮藏于背光、阴凉、干燥处;
(9)农药存放应远离食品、饮料、饲料及日用品;
(10)农药应存放在儿童和牲畜触不到的地方;
(11)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;
(12)一旦发生农药中毒,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。
辉隆股份农化服务中心
2012年7月12日
- 上一篇: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技术
- 下一篇:田普旱直播稻封闭除草